《做最好的自己》诗歌朗诵董卿(少儿诗朗诵《我希望》)
近期可能很多人都在关注《做最好的自己》诗歌朗诵董卿相关的内容,今日小编也是在网上找了很多关于《做最好的自己》诗歌朗诵董卿相关信息并整理如下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:
今天看了一期节目,从来不轻易流泪的我竟然泪流满面。
看的是董卿主持的《朗读者》节目。
我看的这期是以“选择”为主题的。里面每个朗读者的选择都与众不同,但都让人印象深刻。
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很多选择,而不同的选择决定了走不同的道路,过不同的人生。
第一个朗读者:王千源
王千源作为一个演员,在《钢的琴》面临没有资金,可能无法拍摄完或者无法上映的时候,他因为对角色的喜欢,毅然选择放弃其他的角色饰演,把陈桂林这个角色坚持演完。
就如他说的“你不是为了领奖而学表演,你是因为热爱表演而学表演。”但也因为这样的敬业精神,他收获了影帝的称号。
他朗诵了海明威的《老人与海》的片段。
“你们可以杀死我,你们就是打不败我。永远永远打不败我。”书中老人的精神其实是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困境,面对挑战的时候都需要的一种精神。
有句名言说:一切草木,皆有选择各自生存状态的自由。何况是人。
遵循自己内心的选择,才会无怨无悔。
第二个朗读者:秦玥飞
以托福满分成绩考入美国耶鲁大学,并拿全额奖学金的秦玥飞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做了个村官,在湖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村里,月薪只有一千多元。
当有人提问:你作为一个耶鲁大学毕业又非常优秀的年轻人,选择去做一个村官,会不会觉得大材小用了呢?
他的回答是:我不觉得我是什么大才,能够在农村这样一个广阔的天地里,它给了我一个平台,让我这个小才可以大用。
他这句话迎来了满场的掌声,也让我们明白:越优秀的人其实越低调,越谦卑。
他和同学一起创立的公益组织“黑土麦田”专门招募各大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去贫困农村精准扶贫。
。Org。CN
节目里,他和他的“黑土麦田”的伙伴们,(他们全都毕业于名校,清华大学,复旦大学,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,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)一起为大家朗诵了迟子建的《泥泞》。
“泥泞诞生了跋涉者,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,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。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《我相信》诗歌,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,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、博大和不可丧失,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: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,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。”
这样的文字,这样一群优秀的年轻人,让我们看到了光明和希望。
就如董卿所说的“脚踏大地,泥泞我相信一定会磨砺他们的青春,让他们的人生焕发出与众不同的光华,这光华也将与我们这个时代交相辉映”。
路是脚踏出来的,历史是人写出来的,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。
。Org。CN
秦玥飞和他的伙伴们在书写他们的历史,而我们每个人也在书写自己的历史。
第三个朗读者:麦家
曾获得矛盾文学奖的作家麦家朗读了他写给儿子的信,亲子关系,青春期叛逆,父子之间的碰撞摩擦和理解交融让我们感触良多,也会联想我们自己和父母的相处,和孩子的交流。
当亲情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,我们需要的是用心的对待,耐心的包容,真诚的沟通。
家庭应该是爱、欢乐和笑的殿堂。
温和的语言,非暴力的沟通,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不可缺少的。
父母和子女,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。
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一颗星星永远闪亮,那便是亲情。
第四个朗读者:徐静蕾
。Org。CN
徐静蕾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人。她在不惑的年纪选择了依然单身,只恋爱不结婚,过自己的生活。
奶奶是她的避风港,她说随着奶奶的去世,她的童年就真正结束了。
说到奶奶,她就情不自禁落泪,一直说“不能说这个话题”。
她的那神情让人心疼,在提到奶奶的时刻,她依然是那个还没有从失去奶奶的悲伤中缓过来的小女孩儿。
徐静蕾说“发现这个世界上,其实失恋什么的不算事儿,只要这个人还活着。就都不是大事。”
从她的这些话可以看出她是个很智慧很通透的女人。
确实,人生除了生死,其他的都是小事。
徐静蕾朗读了史铁生的《奶奶的星星》。
她朗读的时候泣不成声,董卿跟着哭了,现场很多观众也哭了。我也泪流满面。
一个真性情,非常柔软而感性的徐静蕾。
在四十多岁的年纪依然保持着孩子的童心,最想念的是已经在天堂的奶奶。
地上死一个人,天上就又多了一颗星星。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……
徐静蕾觉得她最爱的奶奶已经变成星星在为她照亮,而我们失去的亲人也同样成为了星星在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。
第五个朗读者:理查德
来自美国的“汉字叔叔”理查德选择为汉字贡献所有。
。Org。CN
因为热爱汉字《我相信》诗歌,一个外国人愿意花尽自己所有的心思和金钱来研究汉字。
他说自己是一个流浪者,可是却把中国当做了自己的家。
他朗诵的《陋室铭》确切的表达了他的心声: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斯是陋室,唯吾德馨。”
一个人可以选择做很多事情,可是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。
这种快乐和金钱无关,和国籍无关,只和工作带给自己内心的充盈和愉悦有关系。
能够找到自己愿意为之拼搏一生的事业,于社会,是创造价值,于个人,是夙愿得偿。
。Org。CN
第六个朗读者:郭小平
最后一个朗读者,也是这期节目里最让我肃然起敬的一个人。
一个医院的院长,放弃做院长,选择去做一个红丝带学校的校长。
十二年来,一直和那些艾滋病患儿在一起,照顾他们,教育他们。
甚至每年除夕都没有和自己家人一起度过,而是和这些孩子一起过。
因为他不忍心让他们孤单,所以他不只是校长,还是爸爸。
他说“中国不少我这么一个院长,但是孩子们少一个我这样的校长。”
当孩子们叫他爸爸,向他表达深切的感激之情的时候,他说“这社会上好多人不差钱,也不差权利,但能得到这种满足的也不多”。
他朗诵了一首拉迪亚德·吉卜林的《如果》送给他的三十三个孩子,这首诗寄托了他对孩子深切的期望,让人动容。
爱因斯坦说:人只有献身于社会,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。
郭小平校长找到了他生命的意义,为那些艾滋病患儿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,照耀着他们艰难却顽强的前进步伐。
这期节目的六个朗读者都做出了他们自己的选择,并且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。
而作为观众的我们,面对自己的人生,又该如何的去做选择呢?
是随波逐流?还是遵从自己的内心?
世界上有两种生活方式:腐朽和燃烧,你选择了哪一种?
世界上另外一个你或许在呼唤着现在的你!
在每一个选择中磨砺自己,完善自己,让自己实现凤凰涅槃般的蜕变。
最后成为我们最喜欢的那个自己。
以上为51细雨网整理发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!
《做最好的自己》诗歌朗诵董卿(少儿诗朗诵《我希望》)相关文章:
下一篇: 很抱歉没有了